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年(九)-《免疫人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“行吧,咱们快说快散,旅途疲劳,你们也早些休息。”

      “李哥,你们要是不需要茶水,我就走啦。去新华书店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专业书,这几天先预习预习。”白薇适时的插话。

      她清楚自己也不适合继续逗留。

      “行,你去吧,开学之前有事儿还找你铁柱哥。”

      “好的李哥。”

      李恺没提带她去刘会昌婚礼的事情,都是“老朋友”,她去也不合适。

      至于说刘会昌给白薇考上大学包了红包,这人情都是看李恺的面子,用不着她自己“还账”。

      白薇走后,大家又寒暄了几句,黄永生便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来一本书,双手端着呈给李恺。

      “这是书的大样儿。”

      李恺接过书,轻柔的抚摸着封面上的字迹,“jinlingmassacre,TheforgottenHolocaustofWorldWarII”。

      口中轻声念着,“金陵大屠杀,被遗忘的二战浩劫。”

      众人沉默。

      大家都知道黄永生多次去米国的工作内容。

      李恺前世见到这本书,是在二零一二年的八月。

      当时他刚刚离开安城一中的教师岗位,心情很郁闷,于是去南方的一些城市旅游。途经金陵时,逗留了两天,参观过某纪念馆,瞻仰过张先生塑像,也买过这本书,华文版的《金陵大屠杀》。

      李恺记得,当时自己气的发指眦裂。

      李恺的三观不算大正,在很多方面,他并不认可那些“砖家叫兽”的观念,即便是其中的一些观念已经得到了“公众”认可。

      李恺爱国,爱的“朴素”,爱的简单直接,甚至爱的有些狭隘。

      在他前世的理念中:不买瀛国的任何产品,不去瀛国进行消费,就是爱国;

      骂瀛国政府,诅咒瀛国“狗皇”,就是爱国;

      打瀛国男人,睡瀛国女人,就是爱国……

      甚至因为瀛国在华夏的很多城市修建了“高度自治”的瀛国学校,他还发过誓:等将来老子有钱了,要在华夏境内每所瀛国学校的对面开一家瀛式的“风俗店”(瀛国提供特殊服务的场所),服务人员清一色的瀛国女人,专供华夏有志男儿休闲娱乐,农民工凭工作证消费打一折。

      非常幼稚的想法,很中二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