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七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-《大明:老朱,咱说好的不急眼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苏先生,那这纸币,到底该不该用呢?”

    朱棣朝着苏璟问道。

    好处也有,坏处也有,这些都是理论,实际中,用还是不用?

    务实的朱棣很是直接。

    “燕王,你觉得要不要用纸币呢?”

    苏璟反问道。

    朱棣立刻回答道:“学生觉得,可用也可不用,若是不用,那便是继续保持金银铸币的货币现状,对于大明来说依旧可行,若是用,那便要小心克制,防止纸币的发行,给大明造成不好的影响。”

    整天沉迷带兵打仗,朱棣的性格是果断的。

    事情当做就做,做该怎么处理,不做又该怎么处理,朱棣说的可能不对,但不会太纠结。

    “好,老四这小子,像我!”

    朱元璋听着朱棣的话,也是相当的高兴。

    刘伯温点点头道:“燕王果决,将来必定可委以重任!”

    此刻的老朱和刘伯温,都没有想过朱棣可能会成为下一任的皇帝。

    或者说,整个大明上到皇帝,下到百姓。

    全都认为老朱之后的皇帝,只有可能是朱标。

    其他的皇子哪怕是再优秀,也绝没有半点可能威胁到朱标的地位。

    “燕王倒是有趣,又把这问题抛给我了。”

    苏璟笑着说道:“不过燕王说的很对,用不用都行,毕竟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来说,即便是真的出了问题,影响也有限。”

    “苏师,您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朱标迫不及待的询问道。

    他身为太子,非常关心这纸币发行后的问题,毕竟事关大明国本。

    苏璟转头看向朱标道:“太子你想想,现在的大明,货币主要是金银铜等铸币,但实际上呢?大明的大多数贫苦百姓,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易,还有许多靠着粮食呢。”

    “粮食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东西,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,真发行了宝钞,太子觉得百姓会将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换成薄薄的一张纸吗?”

    “纸币最先流通的地方,肯定是商人的手里,而现在大明的商人么,也就那样。”

    苏璟直接简单的分析了一波大明的实际情况,他这也不算乱说。

    上辈子苏璟学历史的时候,他还是记得老朱发行大明宝钞的事情的。

    虽然不是洪武三年,不过最后是不欢而散,就那么没了。

    影响肯定有,不过并没有那么大。

    “那苏师的意思,这纸币到底有没有发行的必要呢?”

    朱标再度追问道。

    苏璟回答道:“当然有必要!而且是必须的!”

    这话苏璟说的那是斩钉截铁,无比坚定。

    只是,这就让刚刚才听完纸币坏处的众人有点懵了。

    啥意思?

    逗我们玩?

    “还请苏师明言。”

    朱标朝着苏璟道,他在苏璟身边呆的时间长,明白苏璟这肯定是有后话的。

    “别急,话得一口一吃,我今天这课,可还没到结束的时候呢。”

    苏璟拿起茶水,细品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会他是老师,即便台下的不是太子就是藩王,那也得在这乖乖的等着。

    “不是,你小子摆什么谱,干脆利落点不行吗!”

    门外的老朱却是有些生气了,这话听一半的感觉,那是真不好。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陛下,苏先生这是在给太子殿下等人讲课,若是一股脑全说了,效果反倒不好。”

    “循循善诱,一点点的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,这才是苏先生的授课方式。老臣觉得,苏先生的教学方式,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做的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冷哼一声道:“伯温,你就知道给苏璟说好话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回答道:“陛下,老臣就事论事而已,而且,秦王殿下等人的变化,陛下也都看到了,足以证明老臣说的没错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